近日,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(简称“广东省联社”)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,2025年,广东省联社将突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道配资,严格按照省委、省政府部署要求,积极推动改制组建农商联合银行工作。
据了解,这是广东省联社首次公开披露“组建农商联合银行”,意味着改革方向已经明确。
选择农商联合银行模式
《报告》中,广东省联社披露了全省农信系统2024年的整体经营情况及2025年度发展计划,并在报告中明确表示:“积极推动改制组建农商联合银行工作。”
(来源:广东省联社《2024年年度报告》)
公开资料显示,广东省联社成立于2005年,由广东省内农商行自愿入股组成,根据省政府授权方道配资,履行对辖内农商行管理、指导、协调和服务职能的金融机构。截至2024年末,省联社社员股东总数为81户。
《报告》显示,截至报告期末,全省81家农商行(不含深圳)总资产4.80万亿元、增长3.79%;各项存款3.75万亿元、增长4.97%;各项贷款2.63万亿元、增长3.91%;存贷款规模位列全省银行业首位;全年实现拨备前利润462.97亿元、净利润242.85亿元,缴纳税费123.78亿元。
广东省联社为何选择联合银行模式?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圣钧表示,由于广东省内优质的农商行较多,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格局,维持多级法人治理结构优势,在保持各农商行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,通过联合银行进行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,农商联合银行模式与广东现状整体上比较契合。比如,整合各农商行的技术资源,统一开发金融科技系统,提升整体金融服务效率等。
近年来,广东农信系统新一轮改革加速推进,“1+7”市场体系受到广泛关注。2024年7月,广东金融监管局召开2024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时指出,将全面深化金融改革进行到底。会议提到,要巩固广东农合机构“1+7”市场体系,加快推进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。
纵观广东农信社改革的历史,早在2017年,广东省委、省政府宣布,启动以全面组建农村商业银行,化解风险为目标的广东农信改革。历经三年,广东于2020年完成64家农信社改制,实现全省农信社全部改制组建农商行的任务。
同时,广东还支持部分符合条件的农商行进一步扩大经营自主权。2020年成立的汕头海湾农商银行归为汕头市政府管理;除深圳农商银行、广州农商银行外方道配资,东莞农商银行、顺德农商银行、珠海农商银行、南海农商银行也在2021至2022年间,先后脱离广东省联社系统,转由当地政府直接管理。
全国农信社改革快速推进
2025年以来,除广东外,全国已有多个省份的农信社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。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农信社的风险化解和股权优化,通过科技赋能和深化“三农”金融服务,不断提升农信社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。
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,在此轮改革实践中,各地省联社改制模式主要分为“统一法人模式”和“联合银行模式”。
据董希淼介绍,“联合银行模式”是指将省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联合银行,基本不改变各级农信机构的独立法人地位,维持县域内法人主体数量稳定;“统一法人模式”是指将原本分散的、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基层农信社合并重组,形成一个更高层级的统一法人主体,取消原有各基层社的独立法人资格,实现管理和经营的集中化。
从全国进展来看,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已于2022年4月挂牌成立。随后,山西、四川、广西、江苏、江西等多地省农商联合银行以及辽宁、海南两地省级农商行陆续开业。
例如,2025年4月8日,江苏农商联合银行正式挂牌开业,注册资本77亿元,由江苏省财政厅出资50亿元,占64.935%;2025年4月17日,江西农商联合银行也正式挂牌开业。同月,陕西省联社也首次公开透露将组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,改革方案已上报。
此外,也有部分省份调整了此前的改革路线。3月底,甘肃省将推进筹建统一法人模式的“甘肃农商银行”,而甘肃省曾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是“组建甘肃农商联合银行”。
兴业研究金融业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吕爽认为,这意味着,甘肃地区将调整省农信改革路线,从“联合银行”转向“统一法人”模式。
河南、新疆两地也已调整改革模式,均是由“联合银行模式”转向“统一法人模式”。
吕爽表示方道配资,各省联社本次改革的重点主要在于梳理省联社股权结构、规范公司治理体系、厘清与下属行社业务分工、明确省联社重点业务范围等。
正华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