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 月 28 日通弘网,一则关于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消息在资本市场引发关注。这家此前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机器人服务智能体企业,其背后的经营状况令人深思 —— 过去三年,公司营收累计超 5 亿元,然而净亏损却高达 8 亿多元,如此鲜明的反差,折射出云迹科技乃至整个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。
时间回溯到今年 3 月底,云迹科技正式向港交所主板发起冲击,中信证券和建银国际作为联席保荐人,助力其开启上市征程。招股书数据展示了云迹科技在行业内的亮眼成绩:截至 2024 年底,其服务网络覆盖超过 3 万家酒店和 100 家医院,业务版图拓展至中国 329 个地级行政区。2024 年,云迹科技的机器人完成超 5 亿次服务,单日在线机器人数量高峰突破 3.6 万台,12 月单月更是执行了超 186 亿次指令,这些数据无疑彰显着公司强大的服务能力和市场渗透力。
营收 5 亿却巨亏 8 亿通弘网
但光鲜数据的背后,是云迹科技不容忽视的盈利难题。2022 - 2024 年,公司营收虽从 1.61 亿元稳步增长至 2.45 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 23.2%,可同期净亏损却分别达到 3.65 亿元、2.65 亿元及 1.85 亿元,三年累计亏损超 8 亿元。尽管毛利率从 24.3% 提升至 43.5%,但结构上的不均衡暴露无遗:硬件业务毛利率仅为 38.1%,而具有高毛利优势的软件业务(HDOS 系统)收入占比却不足两成,这种业务结构的失衡,为公司的盈利之路增添了重重阻碍。
展开剩余62%云迹科技的发展历程颇具传奇色彩。创始人支涛毕业于西安交大,拥有中科大 MBA 学历,曾任传感器公司 CEO。2014 年,他毅然创立云迹科技,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坚定的创业决心,用十年时间将酒店送物机器人推广至 3 万家酒店,成功拿下中国酒店场景 12.2% 的市场份额。在发展过程中,腾讯、阿里、联想、启明创投、携程等知名企业纷纷注资,累计投入超 12 亿元通弘网,D 轮投后估值更是达到 40.8 亿元。在行业高光时刻,万豪、洲际等豪华酒店的走廊里,每 10 台机器人就有 1 台印着 “云迹” 的标签,其市场影响力可见一斑。
营收 5 亿却巨亏 8 亿
过度依赖单一业务的风险逐渐显现。云迹科技超 80% 的收入来源于酒店机器人业务,在 2023 年这一比例甚至高达 95.1%,严重的场景依赖症让公司在市场波动面前变得脆弱不堪。随着酒店业采购预算收紧,市场竞争愈发激烈,价格战的硝烟弥漫,机器人价格不断被压低。同时,行业固有问题也日益凸显:酒店机器人功能相对单一,主要局限于送货、清洁等基础服务,系统集成性差,难以与酒店信息化系统形成完整闭环,加之维护成本居高不下,导致酒店采购意愿持续走低。
公司内部也出现了不稳定因素。2024 年底,云迹科技 CTO 林小俊离职创业,这一变动引发外界对公司技术路线稳定性的担忧。而从财务数据来看,公司研发投入占比从 42% 大幅降至 23.4%,远低于行业头部企业水平,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销售费用却逆势增长 2.46%,“砍研发保市场” 的策略虽然短期内可能有助于市场拓展,但从长远来看,无疑增加了公司的发展风险。
营收 5 亿却巨亏 8 亿
云迹科技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早在 2022 年,公司就曾计划登陆上交所科创板,并与中信证券签署辅导协议。但由于营收 1.6 亿却亏损 3.7 亿的现实,被 A 股对盈利的严格审核门槛拒之门外。如今,借助港股 18C 规则(允许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)的东风,云迹科技转战港股。然而,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,截至 2024 年底,账面现金及等价物仅 1.05 亿元,仅能维持 7 个月的运营,而流动负债总额高达 20.22 亿元,其中赎回负债就达 18.81 亿元。公司此前签署的对赌协议犹如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通弘网,若 18 个月内未能成功上市,就需偿还巨额债务。此次港股 IPO 对云迹科技而言,已不仅仅是一次资本运作,更是关乎生死存亡的 “续命” 之战。在增长与亏损的夹缝中,云迹科技能否成功突围,顺利在资本市场站稳脚跟,值得持续关注。
发布于:重庆市正华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